汽車表面噴砂預處理的作用
汽車表面噴砂預處理的作用
保證和提高涂層的防護性能
由于實際上涂層表面有微孔存在,所以海水仍可緩慢穿過涂膜產生電化學腐蝕。此時,含涂膜的部分成為陰極,不含涂膜的部分成為陽極而發生電化學腐蝕,生成FeO和H2,并進一步變成Fe3O4和Fe2O3。由于Fe3O4和Fe2O3的體積比Fe大得多,所以使涂膜鼓起破壞。正常情況下,在涂膜未損壞或失效時,這一過程是緩慢的.
當涂層下存在未除盡的氧化皮、銹蝕物時,由于氧化皮和銹蝕物的電極電位比鋼鐵約高0.15~0.26V,所以成為陰極,而鋼鐵本身成為陽極發生腐蝕。依據未除盡銹蝕的多少,腐蝕速度不同程度也大大加快。表為氧化皮去除程度對鋼鐵腐蝕速率的影響。
此外,當涂層下存在FeSO4、FeCL2等酸性鹽(由潮濕空氣中的SO2和CL2引起)、各種污物、水分等,將加速上述腐蝕進程,從而過早地破壞涂膜。圖1-2為表面處理質量對涂層壽命的影響。
從圖可見,隨著除銹質量等級的降低,涂膜的保護性能明顯下降。
因此,涂漆前表面處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涂層的防腐蝕能力,延長涂層的使用壽命,充分發揮涂層的保護作用。
增強涂層對物體表面的附著力
當物體表面存在油、水時,由于油、水與涂料的相容性差,難以形成連續的涂層,即使形成了完整涂層,其涂層附著力也會大大降低,使涂層過早脫落。當物體表面有灰塵時,輕者使涂層產生麻點,更會形成腐蝕中心,縮短涂層壽命;當物體表面存在氧化皮、銹蝕和失效舊涂膜時,會造成涂層與物體表面附著不良。因此,表面處理的第二個作用是增強涂層對物體表面的附著力,同時為建立一個光滑、平整、美觀的涂層做好必要的準備,為涂膜創造良好的基底。
創造合適的表面粗糙度
涂層附著在物體表面主要是依靠涂料中的極性分子與底材表面分子間的相互吸引。鋼鐵在噴砂處理后,會使表面變粗糙,隨著粗糙度增大,表面積也顯著增加,單位面積上的涂層與鋼
鐵表面的引力也成倍增大,同時還為涂層附著提供了合適的表面形狀,增加了機械齒合作用,
對涂層附著十分有利。
如果表面過于粗糙,也會帶來不利影響。與光滑表面相比,使用相同的涂料量,其涂層厚
度要小得多,尤其是在波峰處,涂層厚度往往不足,造成涂層過早破壞。此外,粗糙度過大還會在涂裝時截留空氣,造成涂層過早起泡、脫落。所以粗糙度直接影響涂層與底材的附著力和涂層厚度分布。
為確保涂層保護性能,最大粗糙度一般應控制在涂層干膜總厚度的1/3以下,對防腐涂料而言,通常涂層厚度為250~300微米。所以,合適的粗糙度范圍為40~75微米,最大不得超過100微米。
增強涂層與底材的配套性和相容性
表面處理除了除銹等清潔工作外,還可包括金屬表面的化學轉化,主要是氧化、磷化、鈍化等,經化學轉化后的表面能夠形成類似噴砂后的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結構,擴大涂層與底材表面的接觸面和附著力,提供了一個與涂層和底材結合的新界面,增強了涂層與底材相容性,這一點對于難以直接進行涂裝的底材更有意義。同時,經處理后的表面增加了一層防護層,也提高了總體防護性能。
此外,在維修工程中,表面處理還涉及舊涂層的處理問題,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是否部分
保留還是全部除去。如果是裝飾性涂裝,要保證底材的平整,需全部除去舊涂層;而防護性涂裝,可考慮保留未失效的舊涂層,這樣可進一步增強新涂層的總體防護效果,但前提條件一是要求舊涂層與新涂層配套良好,二是要對舊涂層的平面打毛,對邊緣部位做楔形打磨處理。對于塑料和橡膠表面,還存在用溶劑等方法去除脫膜劑、消除靜電等表面處理。上述表面處理的目的都是為了增強涂層與底材的相容性和配套性。
上一頁 下一頁 090919
|